2017.12.22實施垃圾分類到底難在哪?記者跟隨垃圾轉運環
本文關鍵詞:垃圾桶 環衛垃圾桶
如今,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今晚報微信發布的《垃圾分類,為何實施難?》系列報道,引起人們的共鳴。垃圾分類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但垃圾分類實施難到底難在何處?記者跟隨垃圾轉運環衛人員,親身經歷了垃圾轉運的過程。
如今,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今晚報微信發布的《垃圾分類,為何實施難?》系列報道,引起人們的共鳴。垃圾分類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但垃圾分類實施難到底難在何處?記者跟隨垃圾轉運環衛人員,親身經歷了垃圾轉運的過程。
12月5日下午2點,記者在和平區市容園林委廢管科負責人的陪同下,跟隨環衛人員來到哈爾濱道。在路旁擺有5個藍色環衛垃圾桶,其中3個是不可回收垃圾箱,兩個是可回收垃圾箱。記者打開垃圾箱,看到里面各種垃圾都混在了一起。20分鐘內,先后有七位行人向垃圾箱內扔垃圾,但沒有一個人看垃圾箱上的垃圾分類標志??粗啡藖y扔垃圾,環衛人員只是默默地將散落的垃圾收集起來,隨手倒入垃圾箱中。
廢管科負責人無奈地說:“想真正做到垃圾分類需要有4個環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垃圾分類投放是第一個環節,但實際情況是多數人垃圾分類意識還很淡薄,需要進一步引導。但如何引導,是眼下最大的難題。”
這時,垃圾車開到了,兩名環衛人員開始收運垃圾。他們輪流把幾個分類垃圾箱推到垃圾車一側,用側掛設備將垃圾箱升至車頂,隨后將垃圾倒入垃圾車。過程中,并沒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
記者問:這種收垃圾的方式,就算人們分類投放,最后還是混在一起,起不到分類收集的作用?
環衛人員一邊操作機器一邊告訴記者:現在收垃圾的車都是這樣,無論是這種小的臨時清運車,還是大型的垃圾擠壓車,現在都只能將垃圾倒在一起收走。
5日下午3點,記者跟隨垃圾車來到位于和平區哈密道上的一個垃圾轉運站。環衛人員將垃圾車中的垃圾倒入一個大坑。傾倒完畢,坑上方一個大型擠壓設備緩緩落下,對坑內的垃圾進行壓縮。
記者問:后續這些垃圾如何處理?垃圾轉運站的環衛人員說,這些垃圾壓縮后要進行晾曬,再進行焚燒。
記者問:在垃圾堆中有不少像塑料瓶、廢紙夾這樣的可回收垃圾,這些可回收垃圾還再分揀出來嗎?
這位環衛人員說:都壓成這樣還怎么揀?沒法揀了。
5日晚上8點10分,記者來到和平區崇仁里小區,該小區作為試點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已經三年半了。在現場,記者遇到負責清運垃圾的黃師傅,他正將小區內餐廚垃圾桶中的垃圾倒進專用的電動垃圾車中。黃師傅說,他每天晚上都會把社區內的餐廚垃圾拉到位于南市食品街旁的餐廚垃圾回收轉化再利用處理點。
晚上9點30分,記者跟隨黃師傅來到這個轉化處理點,一臺銀色四方形的機器正在轟鳴著運行。黃師傅一邊卸垃圾,一邊指著機器說:“明天會有人把這些餐廚垃圾倒進這個機器里,這些餐廚垃圾會被高溫生物降解,轉變為燃料。”
記者采訪了和平區市容園林委廢管科負責人,對方說,算上南市這個點兒,和平區共有三個餐廚垃圾回收轉化再利用處理點,日轉化量為10噸左右,而每天區內產生的餐廚垃圾就有100多噸。盡管如此,相較其他區,和平區已經是做得不錯的了。
看來,本市垃圾分類還需要有一個過程要走。

